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敢死队夜袭旅部,四人战三千火烧印度侵略军连营

2017-07-30 张云逸 风起青萍末


这是青萍智库第32篇文章,今天我们来聊下

四名勇士如何勇迎数千印军

点击上方蓝字风起青萍末即可关注我们

克什米尔山区的夜晚漫长而死寂,在这个初秋的凌晨,一阵突然的爆炸声伴随着冲天大火,彻底摧毁了印度占领军的旅指挥部。尤里基地遇袭引发了印军疯狂的报复,使新一轮的冲突愈演愈烈。


克什米尔山区地形复杂,是游击战的天堂


印度对邻国的扩张挑衅已经非一日之寒,多年来印度一直将中巴边境视为武力扩张的沃土。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几度攻袭巴基斯坦,不仅夺占克什米尔地区近三分之二的土地,而且至今仍在700公里长的印巴军事分界线上驻屯数十万重兵。


印军在占领区城镇中巡逻,如临大敌,全副武装


但是,印占克什米尔地区民众回归巴基斯坦的呼声一直无法遏制,在2016年印度占领军击杀克什米尔“圣战党”领袖瓦尼后更引发了大规模动荡,超过八十名克什米尔人死于骚乱,七百多人被印度占领军用防爆霰弹枪击中眼睛致盲致残,反抗和复仇的呼声越来越高。


克什米尔人与印度占领军爆发冲突


巴基斯坦精锐部队,印军的死对头


位于印巴分界线最前沿的印度占领军尤里基地,是印军第12旅的旅部所在地,距离印占克什米尔所谓首府斯里纳加一百公里左右,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也不到一百公里。



2016年9月18日凌晨5:30分,正是山区日出前最困的时段,四名反印游击队剪开了尤里基地外围的铁丝网,而守军全然不知觉。


印占领军第12旅旅部正门


给印军一个见面礼

根据事后调查,这四名反印游击队早在两天前就已经渗透到印军旅部外围村庄,潜伏在山头仔细观察占领军的行动,寻找突袭机会。


突击队使用的的匈牙利造ADM-65突击步枪,在华约各国装备的AK系步枪中堪称极品


武装人员精心准备奇袭,他们配备四支匈牙利生产的折叠式AKM突击步枪(ADM-65),弹匣里压满了可以引燃油料和物资的曳光弹。


绿色弹头的曳光弹,绿标并不意味着环保


四支突击步枪都下挂了俄制40毫米GP-25“篝火”榴弹发射器,这种枪挂榴弹像迫击炮一样从枪口装填榴弹,因而射速飞快,熟练射手一分钟能打出六发榴弹。每发榴弹在半径六米内抛射出致命的钢珠,中者难活。游击队总共携带了50发这样的榴弹。此外,四名武装人员还携带了美国Garmin公司的手持GPS作为山地夜间行动的导航手段,并用日本ICOM公司的高性能手持电台保持联络。


印军事后捡获的ICOM手台和GPS手持机(蓝圈处)


在短短三分钟内,游击队用突击步枪下挂的“篝火”榴弹发射器打出十七枚高爆榴弹,并用曳光弹引燃了印军旅部的油料储罐,印军帐篷纷纷起火。通常,这种宿营办法在危机重重的克什米尔地区是不允许的,但印军的疏忽给了游击队绝佳的战机。


巴基斯坦边境部队


原来,事发时印军比哈尔邦第六步兵团刚刚派驻克什米尔地区,与尤里基地驻扎的印度占领军多格拉邦第十团换防。由于第12旅旅部营房不够用,换防的比哈尔第六团的士兵只能临时搭建帐篷住宿。

四名武装人员用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向逃出帐篷的印军射击,将其一一撂倒。随后三名武装人员继续射击印军厨房和仓库,另外一名游击队攻打军官餐厅。


第12旅旅部燃起大火


一架印军ALH直升机在旅部上空盘旋


机枪军票遭焚毁

印军旅部的枪战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一名游击队被印军打死,但营区被残存的三名游击队控制。印军只能全部撤出旅部,增调伞兵突击队参战,扛来火力排的84毫米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轰击,用南非进口的防雷车抵近扫射,最后终于将困守在宿舍区二楼不肯投降的三名游击队打哑。


占领军与游击队在旅部外对射


中弹倒地的突击队战士


印军装备的卡尔 古斯塔夫火箭筒,阿三的武器装备一向是万国造


印军调来防雷装甲车围攻突击队员


第12旅旅部遭到毁灭性打击,总共有十二名印军被困在起火的厨房和仓库中死亡,其中比哈尔第六团带来的八名炊事人员全灭。另外有五名印军死于枪战,三十多名伤员后送新德里后又有二人不治身亡,使印军的阵亡者多达十九人。



这还不是全部损失,比哈尔第六团带来的武器弹药——近800-1000支突击步枪和所有的重机枪已经和油料一起被烧毁,用于开薪和后勤采办的大批印度卢比也随着旅部的大火化为灰烬。


夜袭后的印军如临大敌,旅部门口架起阻车钉


情绪失控的印度民族主义者焚烧巴基斯坦国旗


气急败坏的印军将领把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在媒体上怒骂“巴基斯坦人都是恐怖分子”,随即调动派遣炮兵和特种部队,针对停火线对面的巴基斯坦边防军连续开展所谓“外科手术”打击。巴方也毫不退让,也亮出无人机、GPS制导炮弹和反工事火箭的新式武器练手。


巴前总统穆沙拉夫将军,参加过两次印巴战争


穆沙拉夫将军公开反击道:“印度对克什米尔人的所作所为更是国家恐怖主义”,并表示印度爱炸哪里只管请便,巴军会另选目标炸回去,直到印军吃痛为止。


历史回顾 印巴战争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装备的中国造歼6歼击机扫射印度地面目标


印巴冲突的祸根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种下的。历史上印巴为英属印度,是英国最大殖民地。二次大战后, 40 37980 40 15287 0 0 3060 0 0:00:12 0:00:04 0:00:08 3059着世界许多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英国政府向印度人移交政权。为了达到在撤走后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国继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极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制造矛盾,扩大分裂。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充分体现这一政策的印度独立方案——“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将印度一分为三,即印度教徒的 印度、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和王公土邦。规定各王公土邦有权按自愿原则选择加入上述两个国家,或保持同英国的旧有关系。印度两大教派政党,即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围绕国家统一还是分治,以及争夺各王公土邦,展开了激烈斗争,两大教派间发生了大规模仇杀事件。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治后,分治矛盾以及民族、宗教、领土等各种矛盾愈益加深。1947年10月和1965年8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两次克什米尔战争。这些都为两国爆发更大的战争埋下了火种。


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年印巴战争,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英国撤军后一支由亲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军队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进入克什米尔。哈里·辛仓促逃离克什米尔,逃往印度,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由此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的爆发。


印度参战部队有2个师及若干土邦部队约40000余人,巴基斯坦参战的多为部落武装约5万人。印、巴军队经过1年多的争夺战,双方伤亡惨重,胜负难分,后在联合国干预下于1949年1月停火。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余为巴方控制。这次战争没有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结果克什米尔丧失了其独立,1948年的停火线实际上成为克什米尔的分裂线,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的2/5,印度占据3/5。印度占据克什米尔比较富饶、繁茂和人口密集的克什米尔谷。1956年这个地区成为印度的查谟-克什米尔邦。


第二次印巴战争



面积1.8万平方千米的库奇兰恩,印度和巴基斯坦从未在这里正式划定国境线。这个地方成了这次大规模战争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从1947年至1956年,该地区一直为巴控制,巴在此建立了哨所。1956年印度破坏巴哨所并赶走了巴边防警察,为了从印军手中夺回失地,巴第8师制定了代号为“沙漠之鹰行动”的作战计划。27日,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巴基斯坦军向印军发起进攻,夺回了哨所。印军伤亡了大量士兵,向东撤退了30多千米。


经过两个月的有限冲突,由于库奇兰恩地区地势狭小,水网遍布,不适合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双方在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的调停下,签订停火协议。


在签订停火协议当天,印内政部长发表谈话,宣称:克什米尔是印度的一部分,这番言论大大激怒了巴基斯坦。大批“自由战士”的穆斯林武装人员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军的哨所、补给仓库、车队进行袭击,以迫使印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让步。但武装人员很快被印军镇压,5291人被打死。为进一步打击,印军至8月下旬在停火线一带集结了6个师的兵力,并越过停火线向巴控区发起了进攻,印军以两个师的兵力夺占了巴边防军的3个哨所。


面对印军咄咄逼人的进攻,巴总统阿尤布汗与陆军司令穆萨、空军司令努尔·汗等高级军官决定出动正规部队印军实施反击。代号为“大满贯行动。”


在精心计划和充分准备后,巴军炮兵部队向印军进行了3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得到坦克和重炮加强的巴军第12步兵师,在马利克少将的指挥下,向印军第191旅发起猛攻。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坦克战。


为了解救查木布的紧张形势,印军从抽出一批AMX型坦克到查木布,在行进中,遭到了巴基斯坦坦克部队的阻截。巴军不顾伤亡,最终在下午2点占领了德瓦,迫使印军不断后退。为了阻止巴军坦克的进攻,印军轰炸机从高空俯冲轰炸,大量地杀伤了巴军的坦克和步兵。双方在查木布展开了空前的血战,几经拼杀双方均遭到了巨大的伤亡。


巴军在进攻查木布的同时,还在马达拉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印军步兵进行了猛烈反击,巴军前进到距印军在马达拉的最高指挥部300码的地方后,遇到了没有退路的印军顽强抵抗。为了阻击轰鸣前进的巴军坦克,印军使用了人体战术,印军士兵接近巴军坦克后,用炸药炸毁冲过来的坦克,巴军推开被炸的坦克,继续发起冲锋,使印军陷于被动。为了免于陷入绝境,印军将全部兵力撤至德维河西岸地区。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印军派出空军部队参战。由于巴军“佩刀”式战机配备有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雷达系统和“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在空中格斗中4架印军战机被击落,致使印军飞机不敢轻易升空。巴军在叶海亚·汗将军(他后来成为巴基斯坦总统)的指挥下击溃印军第41山地旅,占领德瑞提,尔后巴步兵向乔里安发起了总攻,印军遗失了大量坦克后撤退,巴军开进了满目疮痍的乔里安。至此,巴军不但解了“自由战士”之围,还乘势夺取印控克什米尔约500平方千米的土地,使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门户洞开。


在克什米尔兵败消传到国内后,印度朝野震动。内阁连夜召开会议,决定实施一项更为大胆的计划,开辟新的战场,即越过印巴边境线,直接对巴本土发动攻击。陆军参谋长计划使用1个军,即以第15步兵师、第7步兵师和第4山地师分别从阿姆利则、卡哈如、克姆卡兰三地出发向巴基斯坦的重要城市拉合尔进攻。印度电台播发:“德里地区未来48小时将有大雨!”但从天气而言,德里根本没有降雨可能。这条消息是印度政府用“暗语”向全体军人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9月6日凌晨,印军不宣而战,向巴基斯坦发起进攻。“德里的大雨”倾盆而下,铺天盖地。巴基斯坦一线守军节节败退,退到了亚克尔运河,这是拉合尔的天然屏障,如果此地失守,印军将向巴基斯坦腹地进攻。巴军坚守亚克尔运河,不再后退半步。9月6日,巴总统阿尤布·汗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向军队下达了总动员令。然而此时巴军的主力尚在克什米尔战场,国内预备队寥寥无几,巴政府将扭转战局的希望全都寄托在空军身上。


巴空军共拥有战机141架,而印度空军则拥有755架飞机。双方数量相比,印度空军显然占有5:1的优势。然而,巴基斯坦的主力战机为当时较为先进的美制F—86F“佩刀”式飞机和F—104“明星”式飞机,其中“佩刀”式飞机上装备有AIM—9“响尾蛇”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而印空军没有装备空空导弹。AIM—9“响尾蛇”导弹能够在3000米外发射,是巴空军的杀手锏。此外,美国人还帮助巴基斯坦建立了两座预警雷达站,为巴军提供有效预警。


9月6日,巴空军司令努尔·汗下令出动32架F—86和8架F—104战机对印本土纵深的5个机场和3个雷达站发动突袭。突袭非常成功,仅在帕坦科特基地一处就击毁了未来得及起飞的7架米格—21和5架“神秘”式飞机。而在空战中,F—86又上演好戏,击落了近10架印军战机。遭到重创的印度空军迅速从纵深机场调来200多飞机,对巴空军展开全方位反击。


经过近两天的激战,巴空军在空中击落印机19架,在地面击毁35架,而自已仅损失6架F—86飞机、1架F—104飞机和1架B—57轰炸机,从此印空军战机再也不敢轻易上天,巴空军在夺取制空权的同时,还为地面部队提供了火力支援,初步扭转了战局。由于巴空军作战有功,9月7日总统阿尤布·汗通令嘉奖空军,并将这一天定为巴基斯坦空军节。


不甘失败的印军将预备队第1装甲师投入战斗,协同3个步兵师,兵力两路,沿锡亚尔科特向拉合尔发起强大攻势。将巴军压缩到查温达地区。查温达是通向查谟和克什米尔的门户,距离克什米尔南部中心查谟仅27千米,巴军以前就是通过这里进入克什米尔参战。如果查温达失守,就等于切断了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之间最重要的联系通道。


巴军为了保护战略要地,准备与印军在查温达进行决战。巴陆军司令穆萨上将急令集中所有直升机,以最快速度向查温达输送兵力,同时对全国铁路实施军管,用军列将第6坦克师200辆坦克紧急运至该地。印军为了尽快攻占查温达也在调整部署,不断增调装甲部队,在查温达地区集中了400多辆坦克,准备对巴军发动决定性攻击。印巴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一触即发。


在经过几天试探性交锋之后,9月16日,印军出动坦克近400辆,向查温达发起攻击,巴军坦克也倾巢出动。两国空军也在战场上空展开激烈厮杀,巴空军又占了上风,迅速掌握了战场上空的制空权,然后对印军坦克进行攻击。巴军在总结以往飞机打坦克的经验后,改进了飞机上的弹药装置,在每架飞机的机翼下均配有4个可投式吊舱,每个吊舱可带7枚高爆反坦克弹头的折叠式尾翼航箭弹,7枚齐射的命中概率为75%—85%。在巴空军的突袭下,印军在查温达地区的坦克遭到毁灭性打击,整个部队几乎瘫痪。同时,巴第6坦克师在空军的支援下,也越战越勇,查温达成为埋葬印军“百人队长”式坦克的坟场。


战至夜幕降临,巴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击毁敌坦克近百辆,迫使印军停止了进攻。印巴双方沿亚克尔运河形成对峙。在拉合尔以南地区和印度边境重镇克姆卡兰,巴军通过积极的进攻,也取得重大胜利,巴军不仅在南部击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国境的印军,而且乘势推进印度国境内6千米,共占领了约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国土。



1965年9月20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全线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苏联政府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军,并宣布不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度和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之后不久,1971年3月,印度通过了支持孟加拉国独立的决议,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战争进一步扩展到西巴基斯坦。战争在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个战场展开。12月17日,印巴双方全线停火。1972年7月,双方签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双边关系协定》。本次战争导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1975年10月,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两国正式建交。


面对巴基斯坦内部动乱的局势,印度决定出兵支持东巴独立。印度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战争备战,也进行了相应备战。到1971年11月为止,双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毕。


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个军部、7个师,空军12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6艘,约17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个师8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300架,海军舰艇20艘,约30万人。巴基斯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个步兵师,空军两个中队,作战飞机17架,约9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个师6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0余艘,约25万人。双方兵力对比,在东巴方向,印军占有明显优势,巴军处于劣势;在西巴方向,两军旗鼓相当,印军略占优势。


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印巴战争爆发。23日,巴总统叶海亚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巴军全力抗击印军。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印度的战略企图是,东攻西守,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巴基斯坦的战略指导方针则是全力固守各战略要地,以此粉碎印军的突击行动。


在东巴战场,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在东部方向,印军以3个师及8个营加强部队的兵力,分3路发动攻势行动,攻占了阿舒甘杰、道德坎迪和昌德普尔3个重镇,打开了通往达卡的门户。在西部方向,印军沿西南和西北两条轴线展开进攻,西南一路印军攻陷重镇法里德普尔,对达卡构成威胁;西北一路印军则几度破坏巴军防。在北部方向,双方进行攻防作战,结果,巴军未能守住阵地。


在三个作战方向印军先后完成对达卡合围攻击后,印军向达卡发起总攻。第50伞兵旅实施空降作战,切断了巴军退路,向南直逼达卡。印军完成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切断了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巴守军于12月16日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的攻防作战遂告结束。


在西巴战场,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结果,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战果。在空中较量的同时,双方也进行了有限的地面作战行动。两军各有攻势行动,其中印军以多路发动进攻,先后占领了西巴信德省和萨克加尔地区3600平方公里的领土。此时,印军已在东巴战场取得胜利,因此印度宣布,在西巴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西巴战场的作战行动至此结束。印巴战争结束后,东巴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这是青萍智库2017年7月第4期,往期文章回顾在这里


看 那个人好像微信的狗 

田纪云:我很怀念胡赵时代的中南海大院 

巧女不伴愚夫眠 

大学还在 读书人却没了

胡适同志 嫖遍天下

 西方宽松教育 完成了社会分层

 | 微信名字暴露了你的阶层

 | 微信头像暴露了你的性格

 | 贾跃亭告诉天下人:你对跑路一无所知 让你们为我的梦想窒息,让我为他的家族跑路

 | 肢解印度 正当其时 踏平病夫国

 | 62年中印战争:令全世界都感到莫名其妙的战争

 | 科学的悲歌 迟来的正义 汶川地震预报真相





听说关注并置顶我们公共号的读者,下半年都闷声发了大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